愈遲食愈易致敏 專家:嬰幼兒6月大宜食高致敏食物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1/23 00:00

分享:

分享:

養和醫院公布嬰幼兒高致敏食物問卷調查結果,並推出全港首個「預防食物過敏計劃」。(林宇翔攝)

食物敏感嚴重可使嬰幼兒出紅疹、呼吸困難等,嚇煞不少家長。有調查發現,父母多傾向延遲引進高致敏食物給嬰幼兒。逾65%父母不會在嬰幼兒1歲前引進貝殼類、堅果;約30%在嬰幼兒1歲後才引進蛋白、魚、小麥等高致敏食物。

有專家指,避免或延遲進食致敏原可增兒童日後患過敏症風險,又指嬰幼兒過敏風險愈高,愈應及早進食過敏食物,建議家長在嬰幼兒6月大開始引進適量高致敏食物。

常見高致敏食物。(相片由受訪者提供)

延遲進食致敏食物無助預敏感病

養和醫院於2016年底以問卷訪問430名懷孕期及育有2歲以下幼童的父母,發現約50%有家族過敏病史,比如濕疹、食物過敏,但無論父母是否有過敏病史,30%父母延至嬰幼兒1歲才會引進蛋白、大豆、小麥及魚;逾65%待嬰幼兒1歲後才引進堅果及貝殼類食物。家族過敏病史的父母中,有95%認為應在嬰幼兒1歲後才引進所有高致敏食物,如雞蛋、貝殼類、堅果等。

該院過敏病科中心高級營養師陳勁芝解釋,家長多存誤解,相信避免或延遲進食致敏食物,有助預防食物過敏。她指,曾有母親因對貝殼類食物過敏,於孩子2歲才引進蛋白、貝殼類食物,但孩子仍有輕微濕疹。

據2012年香港調查,4.8%兒童患食物敏感,其中以貝殼類佔最多約1.4%;其次為雞蛋,佔0.7%。 

6月大開始宜進食適量高致敏食物

據國際指引及衞生署建議,嬰幼兒應在不早於4個月、約6月大開始進食固體食物,以及適量高致敏食物。

免疫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陳偉明引述近年大型醫學研究,指4個月大已逐步進食花生的嬰幼兒,可把患花生過敏機會減80%。他解釋,透過適時適量引進高致敏食物及多元化種類,可讓身體產生耐受反應,分清食物是否有害,從而減低致敏風險。

免疫及過敏病專科醫生李德康指,如有過敏家族病史的易過敏嬰幼兒,應在醫護人員指導下,及早適時地進食過敏食物,預防過敏。他建議懷疑有食物敏感的嬰幼兒可做皮膚點刺測試,找出致敏原。

陳偉明補充,如發現小朋友確對某食物過敏,應選擇戒口,並保持營養均衡。

陳勁芝表示,不同食物如堅果、大豆的進食分量及時間,家長可彈性處理;食物質地以幼滑為先,如將花生碎、魚剪碎加入米糊。

【延伸閱讀】皮膚現敏感不適 專家:水質與潔膚液不協調

【延伸閱讀】皮膚起斑3大高危位 檸檬汁敷面易敏感

撰文 : 經濟日報記者劉芷盈